要熟悉古典音樂的世界,最好選擇維也納的音樂會,那裡幾乎每天都在舉行。維也納交響樂團的表演者身著歷史服飾,呈現施特勞斯、莫扎特、貝多芬、海頓等經典作品。

維也納經典的特點
維也納古典音樂是 18 世紀下半葉和 19 世紀上半葉歐洲音樂的方向。這個方向的特點是存在伴奏,交叉主題,以及形式和主題的工作。維也納古典主義以其邏輯性、多功能性以及藝術思維和形式的清晰性與其他方向的古典音樂不同。這些作品將喜劇和悲劇的音符、自然的聲音和準確的計算、智力和情感主題和諧地結合在一起。
在維也納經典的音樂中,動態表現得十分清晰,這在奏鳴曲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解釋了該流派許多作品的交響曲。正是在這個方向--與交響樂有關,維也納古典時代的主要樂器流派的發展是相關聯的:室內樂團、音樂會、交響樂和奏鳴曲。與此同時,四部分奏鳴曲-交響樂循環最終形成。由維也納古典學派發展起來的形式、體裁和和聲規則體系仍然有效。
維也納古典主義的鼎盛時期落在了交響樂團發展的時代,其定義具有管弦樂隊的功能和穩定的組成。形成了古典室內樂團的主要類型: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等。在獨奏樂器中,鋼琴音樂最為突出。
維也納經典
1834 年,奧地利音樂學家 Raphael Georg Kiesewetter 在與海頓和莫扎特相關的時候第一次提到“維也納古典音樂”這個詞,後來其他作者將貝多芬加入了這個列表。維也納經典被認為是第一維也納學派的代表。
三位維也納古典音樂大師都為這種音樂風格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與海頓一樣,貝多芬更喜歡器樂,但如果貝多芬偏愛英雄主義,那麼海頓則偏愛民謠音樂。
多才多藝的莫扎特在器樂和歌劇流派中同樣表現出色,但更偏向於歌詞。莫扎特的歌劇作品推動了這一流派各個方向的發展:抒情、音樂劇、社會指責喜劇和哲學歌劇童話。
三位不同的作曲家憑藉對作曲技巧的出色掌握和創作各種音樂的能力而團結在一起:從巴洛克時代的複調到民歌。當時的維也納是音樂文化之都,是其發展的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