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是一位作家、劇作家和公眾人物。在蘇聯,他被認定為持不同政見者。作家在監獄裡度過了許多年。索爾仁尼琴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早些年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出生於1918年12月11日。他的家鄉是基斯洛沃茨克。亞歷山大的父親是農民,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他兒子出生之前,他死於狩獵。薩沙的母親是一位富有的地主的女兒。但在革命和內戰之後,這個家庭變得更窮了。隨後,他們住在頓河畔羅斯托夫。
索爾仁尼琴在宗教傳統中長大,他戴著十字架,不想成為先驅。後來,薩沙改變了看法,加入了共青團。高中時,他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他真的很喜歡俄羅斯經典。然而,從學校畢業後,亞歷山大進入了物理與數學大學,在那裡他成為了最好的畢業生之一。
在學生時代,索爾仁尼琴對戲劇產生了興趣,試圖進入戲劇學校,但沒有成功。後考入莫斯科大學文學院,但因戰亂未畢業。
索爾仁尼琴試圖作為志願者前往前線,但由於健康問題,他沒有被帶走。然而,他設法進入了軍官課程。亞歷山大成為中尉,他被徵召入伍。索爾仁尼琴因他的成功獲得了幾個訂單。
逮捕
在戰爭期間,索爾仁尼琴對斯大林的幻想破滅,他寫信給他的朋友維特凱維奇尼古拉。這些信件送到了軍事審查機構的領導層。由於不滿政府,索爾仁尼琴被捕並被送往盧比揚卡,然後被判處7年監禁和流放。
亞歷山大在一個建築工地工作,然後在一個隸屬於一個封閉局的監獄里當了一名數學家。在與索爾仁尼琴領導層發生衝突後,他被送往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共同營地。獲釋後,他開始在貝爾利克(南哈薩克斯坦)村擔任數學教師。
創意傳記
1956年,案情複審,索爾仁尼琴獲准返回俄羅斯。他開始在梁贊當老師。他還在獄中開始寫作。出版了一些作品後,索爾仁尼琴決定只把時間花在文學作品上。
由於作品中的反斯大林主義動機,作者的作品得到了尼基塔·赫魯曉夫的支持。然而,在勃列日涅夫的領導下,索爾仁尼琴的書被禁止了。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的作品在法國和美國出版(作者不知情)。蘇聯當局在作品中看到了對社會秩序的威脅。作家被提議移民,但他拒絕了。然而,1974 年,索爾仁尼琴被剝奪公民身份並被驅逐出境。
之後,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先後居住在美國、瑞士、德國,並因作品出版而收取版稅。他還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來幫助受迫害者及其家人。在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對這位作家的態度發生了變化,葉利欽說服他回國,將位於三位一體-萊科沃的國家別墅轉讓給他。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於 2008 年 8 月 2 日去世,原因是心力衰竭。在此之前,他病得很重。
個人生活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的第一任妻子是列舍托夫斯卡婭·娜塔莉亞。他們相識於 1936 年,當時他們還在大學讀書。由於作家被捕,這段婚姻以離婚告終。內務人民委員部官員說服娜塔莉亞離婚。然而,康復後,他們重新建立了關係。
1968 年,Alexander Isaevich 開始與 Natalia Svetlova 有染。正因為如此,索爾仁尼琴的妻子試圖自殺,但她被救了下來。幾年後,亞歷山大還是和她離婚了。斯維特洛娃娜塔莉亞成為索爾仁尼琴的第二任妻子和助手。他們有 3 個兒子:斯捷潘、伊格納特、埃爾莫萊。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 (Alexander Isaevich) 還撫養娜塔莉亞 (Natalia) 前妻的兒子德米特里 (Dmi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