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上都有不能被遺忘的事件。此類悲劇之一是哥倫拜恩高中大屠殺。這一事件引發了一場關於兒童電子遊戲成癮的重大爭議。此外,當局收緊了獲取武器的規則。

悲劇的開始
1999 年 4 月 20 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並不是有麻煩的好兆頭。然而,在幾個知音的腦海中,一個可怕的計劃已經成熟,要殺死五百多名學童。
埃里克和迪倫的朋友從來沒有以模範行為和良好教養而著稱;他們多次因小流氓而入獄。他們最後一次因為偷電腦在監獄里呆了幾天。男孩子性格非常難纏,從不理會要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正如目擊者所說,青少年總是在尋找吵架的理由,並樂於發展衝突局勢。悲劇發生前不久,埃里克·哈里斯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因此他接受了心理學家的監督。此外,他還服用了可能對他的行為產生負面影響的藥物。 Eric 和 Dylan 喜歡武器和炸藥,甚至在互聯網上有自己的博客,在那裡他們詳細討論了不同類型的武器及其用途。

沒有人懷疑熱衷於武器的男孩會在現實生活中冒險嘗試這一切。他們的計劃包括炸毀自己學校的建築。據專家介紹,這些青少年提前開始準備爆炸。他們親自收集了幾個簡易爆炸裝置。男孩們計劃在學校食堂安放炸藥,然後自由地上街。爆炸發生後,所有學生不得不跑到街上。就在這時,恐怖分子計劃在學校門口開始向他們開槍。 Harris 和 Klebold 的計劃中唯一的障礙是武器。由於他們都不是成年人,法律規定他們不能親手獲得武器。一位來自丹佛的熟人前來助陣,他來到這座城市探訪,對少年們的計劃一無所知。
不出所料,4 月 20 日,埃里克和迪倫去了學校食堂,並在那裡小心翼翼地放置了雷管炸彈。然後他們悄悄地走到街上。然而,在青少年啟動雷管後,爆炸並沒有發生。 Harris 和 Klebold 決定謹慎行事,並等待爆炸發生。當計劃明顯失敗時,他們轉向計劃“B”。青少年們決定簡單地射擊學校裡的每個人,而不發生任何爆炸。
哈里斯首先走近了學校。就在這時,他的同學攔住了他,問他為什麼曠課。哈里斯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告訴他,他喜歡他,需要回家。幾分鐘後,一名目擊者聽到了第一聲槍響。
青少年的第一批受害者是一對坐在學校附近草坪上的夫婦。女孩當場死亡,男孩後來成為殘疾。下一個被殺的是三個離開學校的人,他們認為 Eric 和 Dylan 只是在扮演他們。在這些犧牲之後,悲劇被轉移到了校舍。
哈里斯和克萊博德從後門進入學校,開始向當時在走廊裡的每個人開槍。此時,一名學校員工從學校圖書館撥打了911。警方迅速做出反應,派出一個小隊進入大樓。當警察到達現場時,他們通過窗戶注意到了槍手。一場交火開始了。然而,沒有人受傷。

進一步的行動發生在圖書館。據統計,這裡被殺的人數最多。冷血少年近距離開槍。他們靠近受害者並直接殺死了他們。青少年們嘲笑傷員,問他們更喜歡怎樣死去的奇怪問題。恐怖分子顯然喜歡正在發生的事情,他們享受每一刻。據目擊者稱,這些青少年顯然不是他們自己,他們不停地開玩笑和大笑。
除了槍支外,兇手還隨身攜帶了二氧化碳炸彈,他們決定在圖書館進行測試。至少有十幾槍向受害者開槍。他們總共在那裡殺死了 13 人。一名教師受傷,很快因失血過多死亡。
槍戰結束後,朋友們決定下樓去食堂,那裡還放著未爆炸的炸彈,看看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攝像機在房間里工作,記錄了他們生命的最後幾分鐘。青少年決定使用他們在車庫中生產的燃燒瓶來激活炸彈。炸彈爆炸了,但威力卻沒有同志們預想。朋友們設法在爆炸發生前離開了現場。
哈里森和克萊伯德之死
特種部隊到達悲劇現場並開始疏散受害者。警方仔細考慮了行動計劃,試圖找出參與恐怖襲擊的人數。它最初被認為是一次有組織的恐怖襲擊,涉及至少 12 人。

少年們離開食堂後,上樓,在那裡與警察發生了最後的槍戰。然後哈里森和克萊伯德的彈藥用完了。就在這時,槍戰結束,心煩意亂的少年們去了隔壁的房間,在那裡自殺了。他們朝嘴里和寺廟裡開槍,然後死亡立即降臨。
重新拍攝結束後,警方決定衝進大樓。特種部隊和工兵被派往那裡。後者拆除了恐怖分子設法在圖書館放置的炸彈。這使受害者的疏散變得嚴重複雜。
很快,工兵被告知,一些炸藥和簡易炸彈被留在了青少年的車裡。所有設備都被摧毀,沒有其他人受傷。據執法機構稱,這些青少年對沒有發生爆炸感到尷尬,他們留下了部分物資,建議返回。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可能會有更多的受害者。
悲劇的意義
共有 15 人在哥倫拜恩學校的悲劇中喪生,其中包括恐怖分子的名字。為了紀念遇難者,該市豎立了一座紀念建築群。大屠殺是美國第三大死亡事件。然而,正是科羅拉多州的這起悲劇在全世界聞名。這場悲劇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共鳴。正是記者們讓每個美國人都注意到一所普通的省級學校發生的事情。
對悲劇的調查
警方設法找出恐怖分子的姓名後,調查人員前往他們的親屬處,他們擔心重要證據會被破壞。然而,這並沒有發生。調查一直持續到 2000 年 1 月,當時該事件的官方版本被提交給媒體。

這場悲劇最受歡迎的版本之一是將青少年引入宗教教派。這個版本出現後,就出現了幾起媒體醜聞。
另一種說法是,已故的哈里斯發現了一本個人日記,裡面詳細描述了他對電腦遊戲《毀滅戰士》的印象。據媒體報導,美國人應該完全保護他們的孩子遠離電腦遊戲,因為它們會引發暴力。
此外,公眾對幾支青少年喜愛的搖滾樂隊進行了猛烈抨擊。來自德國的“Ramstein”樂隊的音樂家尤其受到迫害。他們以挑釁的舞台環境而聞名。此外,他們歌曲的歌詞經常觸及暴力、仇恨和不容忍的主題。該組織的成員否認了所有指控並譴責了槍手。
對瑪麗蓮·曼森提出了類似的指控,這位藝術家以非常不同尋常的方式回應了這一指控。他準備了一篇特別文章,代表他發表。在這本出版物中,他討論了悲劇的原因以及解決美國當前局勢的方法。此外,他還寫了幾首提到哥倫拜恩高中悲劇的歌曲。
關於槍支銷售的討論變得激烈。悲劇發生後,一些州出台了禁止或限制此類貿易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