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頓(Konstantin Ton)是具有德國血統的俄羅斯著名建築師。根據他的項目,俄羅斯建造了許多建築物。其中,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獨樹一幟,其形式集中了託內的外國經驗,他對俄羅斯民間建築的技藝和知識。

傳記:早年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維奇·頓 (Konstantin Andreevich Ton) 於 1794 年 10 月 26 日出生於聖彼得堡。他的父親出生時是德國人,相當俄羅斯化。他有一家利潤豐厚的珠寶店。一家人過著富足的生活。
康斯坦丁·頓 (Konstantin Ton) 在聖彼得堡的聖彼得和保羅路德教區學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後他繼續在帝國藝術學院學習,在那裡他學習了建築。著名建築師安德烈·沃羅尼欣是他的導師。事實證明,Ton 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學生。拿到畢業證書後,他留在了學院,成為一名教師。

不久,Ton 被授予一級藝術家稱號,為此他還獲得了出國旅行以獲取新知識的權利。然而,學院沒有錢來做這件事。 Ton 不得不在建築委員會找到一份普通繪圖員的工作。儘管如此,他還是在 1822 年去了意大利。
職業
頓在羅馬生活了六年。在此期間,他上下研究了古代建築。在意大利,Ton 致力於修復財富神廟和凱撒宮。這位建築師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歐洲的認可。 26歲時,他成為羅馬學院的名譽會員。

1828 年,建築師返回俄羅斯。尼古拉斯一世當時在位。他對唐重建凱撒宮的工作印象深刻。沙皇立即給他找了一個薪水可觀的“麵包”地方。於是,頓成為了一名宮廷建築師。正是 Nicholas I 的仁慈使建築師能夠設計和實施即使在今天也引人注目的結構。
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中,Ton 繼承了俄羅斯古典主義的傳統。後來,在他的項目中,可以清楚地追溯“俄羅斯舊”的風格,後來被稱為“俄羅斯-拜占庭”。

1839 年,尼古拉斯一世委託托恩設計一座寺廟,以紀念戰勝拿破崙軍隊。同時,沙皇指出,在他的外表上應該有俄羅斯拜占庭風格的痕跡,這是他非常喜歡的。這座寺廟建了44年。在奉獻時,它是俄羅斯最大的。儘管遭到強烈批評,這座寺廟很快成為俄羅斯專制的象徵。

考慮到Ton,還有很多其他的項目。因此,他是兩個車站建築的作者:聖彼得堡的莫斯科夫斯基和莫斯科的列寧格勒。這是兩座外觀完全相同的建築物。此外,根據 Ton 的項目,大克里姆林宮、軍械庫和幾座小教堂都已建成。

個人生活
頓嫁給了埃琳娜·伯格。這對夫婦有一個兒子康斯坦丁。此外,Ton 還為他的情婦 Amalia Barclay 生了四個孩子。
這位建築師於 1881 年在聖彼得堡去世。他的墳墓位於沃爾科夫斯科耶公墓。